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学生“第二课堂”发展交流会

12月1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发展交流会在学院347会议室顺利举行。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卢亮、团委书记刘爽健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与传播专业作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学生参与校内第二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以校园媒体平台为主体的实践中。参与校园媒体相关工作,在向校内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

会上,同学们就参与校园媒体工作的心得、收获以及对校园媒体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表了看法,展开了热烈讨论。北京大学电视台学生记者团团长胡元瀞、北京大学新闻网学生记者刘明洋首先就校园媒体现阶段选题范围、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建议,引发了现场同学的热烈讨论。他们认为,校园媒体应该选择同学们真正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进行报道,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平台,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与会同学参与讨论

随后,同学们就参与校园媒体的心得感受进行了深入交流。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孙静文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所在的《北大青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校媒平台,但在初入《北大青年》时我发觉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立刻体现出明显优势,这是否与我院的专业特性有关?”对此,卢亮老师指出,新闻与传播学科属于一个综合的复杂交叉性学科,其优势体现在横向的学科综合和纵向的知识积累两个方面,这也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同学们应当打好基本功,把握经典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同时不断汲取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应当用更加宏大的思想气魄格局塑造自己、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不仅要做“行业的佼佼者”,更要敢于做“时代的领军人”。

最后,卢亮老师进行总结发言。针对校园媒体及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状况,他提出应当重点把握“四个意识”,即成才意识、规范意识、成果意识和边界意识。他强调,参与校园媒体的同学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统合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更好地融合。希望同学们在坚持以学业为主的同时,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在书本之外找到锻炼自己的舞台。

卢亮老师总结发言

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有效载体。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充分调动了我院同学参与校园媒体实践的积极性,也为校园媒体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促进了“第二课堂”的完善与发展。同时推动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拓宽了团的工作领域,是推进我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团委)